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研究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研究的理论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角度,我们亦不难看出留守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社会导向性、媒体导向性以及学术导向性等特征。
社会导向特征社会导向对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变迁对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导向性,另一个是政治因素对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导向性。
社会变迁的导向性体现在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焦点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最早予以关注的角度是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是留守儿童最外显的特征,会最先吸引住研究者们的研究目光。
此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壮大,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研究的焦点也由早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转变成了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年幼又普遍缺乏严格的监管,作为社会的,发生意外和突发事件的频率以及被不法份子侵害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留守儿童频繁发生交通意外、溺水、触电、被社会不良青年威胁殴打等伤害事件,以及被诱拐、被贩卖、甚至是被性侵害等恶性事件,使得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成为了时下研究的焦点,有关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理论成果更是成倍增加。
政治的导向性体现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态度和关注度上,尤其是体现在国家及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支持上。
政治的导向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的导向性具有一定的“逆向性”,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留守儿童某个方面予以的关注和支持使留守儿童在该方面的问题得到缓和,研究者们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力度就会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政府颁布的政策法令若是难以落实,就会促使研究者在该方面的研究增加。
由于有这些政策法规的支持,研究者们在留守儿童入学率方面的研究成果便不是很多,对留守儿童学业的研究就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学业好坏之上,包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求助研究,以及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对策研究等。
政府颁布的政策法令若是难以落实,就会促使研究者在该方面的研究增加。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主要是县级政府管理,各县级政府受各自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对留守儿童政策的实施缺乏有效评估机制,导致国家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很多关爱政策都还只是停留在文本和口号阶段,这样的现实使得研究者在如何切实落实政府政策方面作出了大量研究。
社会问题能否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之的态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同样需要社会的重视与大力扶持。研究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角度亦受政府关注焦点的影响,九游会J9 J9九游会所以,政府应该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扮演好自己政治导向的使命,真正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媒体具有较强的宣传力度和舆论导向性,根据媒体宣传的侧重点和程度的不同,人们的注意力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随着媒体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力度和关注焦点的不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者数量和研究视角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最初的时候,由于留守儿童问题还不是很普遍,媒体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人不多,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视角也相对比较狭隘,主要的研究点集中在: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的角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的角度,家庭、农村社会和农村学校等客观环境的角度,以及以实地调研为主的分析研究角度等几个方面。
后来,随着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壮大,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媒体开始着力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现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研究的视角亦日益丰富。
在这日益壮大的研究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教授、学者,他们有着严谨、专业的学术精神,所以他们所得出的理论研究水平也就非常的高。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提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更探讨了这四方具体应该如何努力,并从其他可能的方面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视角。
尽管在媒体的导向性的推动下,研究者们的研究焦点会随着媒体关注焦点的变化而变化,显得零星、不成体系。但总的来说,媒体的导向性壮大了留守儿童教育理论研究的队伍,使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安全、健康教育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关注和重视,强化了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安全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丰富留守儿童教育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术界亦开始鼓励对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加大了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经费的投入,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申报项目亦越来越多,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学术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留守儿童的道德危机和学业不良的研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及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研究等。
留守儿童道德危机和学业不良一直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初始之时,学者们就将之视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教育难题,并且试图从家庭教育、九游会J9 J9九游会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找寻问题的解决策略。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不仅能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找寻留守儿童道德危机和学业不良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能更加深入地从留守儿童的监护状态、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学校的课程设置、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政策保障等更具体的方面入手,丰富和深化对留守儿童道德危机和学业不良的研究,为相应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学者们认为,独特的家庭结构和生活环境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些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而敏感脆弱,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有过多的接触,孤单,不合群,事事自己消化,学习上有了问题也从不向老师请教,他们属于低危害人群,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或不法分子的侵害。九游会J9 J9九游会
一些留守儿童由于是隔代监护或是寄养在亲戚家里,难以与监护人进行贴心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故而他们更愿意呆在学校与同龄的同学一起玩耍,这样“扎堆”的留守儿童一旦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影响很容易发展成新的危害社会的因素,而且,这样病态的上学动机亦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问题。人身安全是一切得以发展的根本前提,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低危害人群,由于缺乏良好的监护,极易受到安全隐患的侵袭,其发生意外突发事件的概率和被不法分子侵害的频率远远高于正常水平。
学术界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建议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多增开一些安全教育课程,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多教授留守儿童一些安全防御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防御应对策略。
二是建议国家政府从宏观上控制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加强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一些诸如网吧和游戏机厅等营业场所的整改,文明化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留守儿童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缓和安全教育预防的局限性与社会环境不安的因素之间的冲突。
学术界是留守儿童教育研究队伍的核心力量,学术界在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占留守儿童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绝大部分,学术界对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竭力丰富学术界的研究视角,努力使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